![]() |
|
当前位置:时讯信息
"水立方"里民乐奏锦绣上海(图)
作者: 来源: 发布时间:2008-07-03 点击数:1776
在整个奥运会及残奥会比赛期间,水立方和国家体育中心的大草坪上将搭起巨型帐篷展示各个城市的地区民族文化。
刚过50华诞的上海民族乐器一厂代表被指定代表上海赴京展示百年民乐制作史。而作为“非遗”项目的顾绣、海派剪纸等则作为环境装饰配合民乐器的展出。管弦丝竹之中,一个锦绣上海将呈现于世人的面前。
铸造上海特色 上海入选“非遗”名录的文化项目众多,为何却以民乐器作为“中国故事”的主体。经了解,奥委会和文化部看重的是上海的百年民乐器制作史,以及历经半个世纪制作工艺领先全国并在社会公益领域作出表率的上海民族乐器一厂。 清末,沪上就已涌现出众多技术精良的民乐器手工作坊。1958年,上海将这些作坊整合成上海民族乐器一厂,许多传统工艺得以保留延续。5位堪称“制作大师”的国家级高级技师全出于此,记者采访之时,70多岁高龄的古筝制作大师徐振高和二胡制作大师王根兴仍坚持工作在生产线上。而箜篌等乐器的研制成功,使失传近二千年的古老乐器重现生机。 更让奥委会看重的是,年过半百的老厂拿出大量资金投入文史馆展、社会公益、文化、演艺、教育等各种领域。如开办“中国民族乐器博物馆”免费向社会开放;扶植闵行中学组建我国第一支女子阮乐队;帮助复旦中学建立国内第一支大型马林巴打击乐团;在国内外建立56家敦煌音乐教室。“其中设立于海外的14家学校,聘用当地民乐老师负责教授洋学生。”据该厂厂长王国振介绍,由于日本的4家音乐教室学员众多,他们还在当地首次开展了“日本民乐考级”,以鼓励和评定学生的技巧水准。而由上海音乐学院和中国音乐学院民乐系毕业生组成的“敦煌新语”民乐组合,近年来也走出国门,赴日本、德国等国家进行文化交流,从普及民乐基础教育入手,在国外掀起民乐热潮。 据悉,明晚,“敦煌新语”民乐组合将和二胡大师闵惠芬等音乐家在上海音乐厅举行一场特别的音乐会。演出现场,该组合将手持根据大量史料和数据记载开发出的敦煌壁画仿古乐器,演奏委约作品《莫高窟的回响》,再现古乐风采。奥运会闭幕式音乐总监卞留念也将现场使用新研发的电声二胡演奏……整场音乐会是对参展奥运的一次预演。 |
版权所有:中国艺术学会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金台北街6号-2号 网站运营:北京盛世艺魂文化中心 邮编:100026 ICP备案:京ICP备05086685号 总机:010-6623522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