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度入选
  首页 | | 最新动态 | 组织机构 | 国际艺术交流 | 联系我们
 
当前位置:时讯信息
对话赵季平:<华夏之根>创中国金唱片奖历史

作者: 来源: 发布时间:2008-07-23 点击数:1913
2008年7月,这注定是要被载入山西音乐史的时间。山西大型民族交响乐《华夏之根》包揽了第六届中国金唱片奖(中国音乐界最高奖项)的四项大奖:器乐类专辑奖、演奏奖、创作奖和指挥奖。一件音乐作品同时囊括四个奖项,这在中国金唱片奖历史上还是第一次,而且获奖的还是在音乐界视为“难啃的骨头”的民族交响乐,这更加令人刮目相看。

  用山西民族乐器表现山西的悠久历史,宣传山西的文化内涵,民族交响乐《华夏之根》无疑做到了,山西再次用事实和实力向世人展示了厚重的文化底蕴,并且为世人留下了中国民族音乐的传世之作。

  近日,记者多次采访了大型民族交响乐《华夏之根》的出品人、山西戏剧职业学院院长赵银邦,听他讲述了这一经典音乐出炉的鲜为人知的台前幕后故事。

  华夏文明看山西

  大型民族交响乐《华夏之根》最初并不叫《华夏之根》,只是山西戏剧职业学院想要打造的一台旅游文化节目,表现形式也是民族交响乐。赵银邦介绍说:“我就是想要用民族的乐器来宣传山西的文化。宣传山西文化就要从山西的景点和文化名人入手。”尽管这与日后的《华夏之根》在理念上是一致的,但在内容上却要逊色不少。

  2003年,山西戏剧职业学院请了一位国内知名作曲家进行创作,从山西的南部写起,一共写了六七章,包括《关公故里》、《大槐树下》、《五台印象》等。写完之后,赵银邦拿去给时任省委常委宣传部长的申维辰看。

  当时申维辰正在打造“华夏文明看山西”,向社会宣传山西文化深厚的底蕴,让全国的人,让世界的人了解山西,了解山西文化。看到赵银邦送来的民族交响乐后,申维辰十分高兴,但他觉得有些浅,分量不够,于是大笔一挥,命名为《华夏之根》,并对具体章节做了修改。

  申维辰说,尧舜禹都是古代传说中的帝王,他们都生活在山西临汾、运城一带,这是华夏文明的根,这里的文化就是根祖文化,相对而言,关公仅在年代上就差远了,要宣传山西就要从根上做起。他拿起笔,把《关公故里》改成了《尧天舜日》,并作为华夏之根的序。

  由根祖文化延伸开来,华夏之根的脉络逐渐清晰了,历史的印记标注了。《尧天舜日》之后,再现《诗经·南风》神韵的《盐池劳作》,展示春秋霸主功业的《晋国雄风》,描绘民族融合景象的《云冈印象》,表达喜怒哀乐心曲的《晋商情怀》,刻画对故乡眷恋的《古怀寻根》,反映对美好生活向往的《黄河畅想》,在华夏之根的主题下形成一体。

  修改完之后,申维辰对赵银邦说:“要请国内顶尖的音乐高手来写,通过高水平的艺术家才能打造出高水平的艺术,要不然影响力就不够。”2004年12月,大型民族交响乐《华夏之根》作为“华夏文明看山西”文化艺术周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北京掀起了山西文化热潮。

  五作曲家联手打造《华夏之根》

  大型民族交响乐《华夏之根》有着强大的创作阵容,五位作曲家赵季平、程大兆、韩兰魁、张坚、景建树全是国内一流的音乐高手。但是把这些高手聚在一起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赵银邦是用自己的真诚和热情打动了他们。

  最初,赵银邦联系的是景建树。景建树是山西人,曾在山西歌舞剧院工作过,当时是济南军区前卫民族乐团的国家一级作曲、指挥。景建树表示,一个人完成这么宏大的课题,力量不够,智慧也不够,“我再找几个作曲家一起做吧。”然后给赵引见了其他几位作曲家。

  赵银邦说:“我们先去见的是程大兆,讲明来意后,程大兆一直摇头,感觉我们力量太薄弱,那意思就是我给你们写了曲子你们也演不了。”

  赵季平更是难请,对山西戏剧职业学院打造大型民族交响乐的实力更是持怀疑态度。赵银邦说:“赵季平老师平常只给省级歌舞剧院以上单位写曲子,对于一个刚从中专升为大专的学校,在当时他还没有放在眼里。认为没有实力演出这样高难度的音乐。”

  不过,出于对《华夏之根》创意的认同,这些音乐界的“腕儿”都抱着先看看的态度来到了山西。一路上赵季平不说一句话,他还在怀疑,以前也有过类似的事情,都没有修成正果。但是赵银邦没有放弃,他从运城盐池开始就用极大的热忱给这些老师们介绍山西文化的历史和风土人情。看了尧庙,看了舜帝陵,看了大槐树,一直到了平遥,赵季平被赵银邦执着的精神和山西博大精深的历史文化所感动和感染,一扫之前的疑虑,全情投入到这场有创举的交响乐创作中。

  在之后的8个月内,5位作曲家多次深入实地采风,然后分头进行创作。他们的创作是在统一的主题之下进行的创作。景建树不仅是作曲之一,也是大型民族交响乐《华夏之根》的艺术总监,他说:“我们在创作中,紧扣华夏文明主题,采集山西民间音乐风韵,运用当代创作理念,尽心推出原创力作。围绕近作对比,遥相呼应的结构原则,充分发挥各自创作新意,又兼顾各章之间衔接,从而形成各具特色又浑然一体的艺术风格。我们追求的是雅俗共赏的艺术品格,推陈出新的根系理念和鲜明的晋文化特色。”

  他们也做到了这一点,大型民族交响乐《华夏之根》2004年底在北京世纪剧院进行了首场演出,一炮打响。紧接着在北京大学和中央音乐学院进行演出,获得了巨大的成功,在北京掀起了“晋文化旋风”。

  西安音乐学院作曲系教授、著名作曲家饶余燕评价《华夏之根》说:“把5000年的文明融入了音乐,而又风格统一,应该称为精品。”中国音乐学院作曲系教授、著名作曲家李西安则从《华夏之根》里得到了启示:“音乐会定位在以山西文化遗迹为选材,以山西近代非常丰富的民间音乐作为元素,这个定位非常好。音乐会只有这样做才能走向全国,走向世界。”著名作曲家徐沛东称山西敢做民族交响乐是“有远见,有胆量”。“对首都文化艺术界和文艺舞台产生了巨大的震动,同时为整个国家文艺界都留下可以思考的问题。”

  山西民乐器演奏山西文化

  《华夏之根》的乐曲构成以灿烂的历史片断为经线,分为七部分,《尧天舜日》以西候度遗址出土的龙盘、鼍鼓等珍贵文物为背景,抒发了作曲家无限的联想和感慨;《盐池劳作图》由现存运城博物馆明代石刻引发乐思,揭示了盐池在中华发展史上的重要作用;《晋国雄风》展现了春秋战国时期,群雄四起,大国称霸的战争场面,以及人民对安居乐业幸福生活的向往;《云冈印象》以云冈石窟为背景,着力表现北魏以来各民族交流融合的繁荣景象;《晋商情怀》以晋剧音乐为素材,以散、慢、中、快板音乐,寓意晋商荣辱兴衰的历程;《古槐寻根》形象刻画了游子对故乡的真挚眷恋和返乡的欢乐场景;《黄河畅想》以随想的形式,描绘九曲黄河东流画卷,展望华夏民族更加辉煌的未来。这一切不仅仅在内容上展示的是山西文化,传播载体也是民族乐器,而且都是山西的强项。赵季平评价说:“这是一部具有史诗性质的作品。”

  赵银邦说,山西的打击乐非常出彩,很多民乐其他地方没有,或者说不如我们。山西鼓乐更加厉害,像绛州鼓乐《秦王点兵》、《杨门女将》、《老鼠娶亲》、《滚核桃》,洪洞金鼓乐《五虎爬山》,云冈大锣鼓《胡服骑射》、吹打乐《大得胜》,都是山西特有的,都十分有名。这里曾是汉民族抵抗少数民族的前沿阵地,要打仗,就用鼓乐、用唢呐,这些本身都是厚重文化的载体。

  在演奏中除了运用唢呐、古筝、笛子、琵琶等20多种民族乐器外,还应用了多种特色乐器,如陶鼓、鼍鼓等,这两件乐器都是距今4000多年的山西陶寺遗址中发掘的中国尧时代的乐器。《华夏之根》为世界上首次采用仿制的陶鼓、鼍鼓进行演奏。

  其他音乐表现手法如弹指与拍手,在《云冈印象》中得到了充分运用,而其原型姿态就是取自大同云冈十二窟天宫伎乐石雕。赵银邦说:“这既是对古乐的生动再现,也抒发了人们对云冈石窟由衷的赞美。”在这台交响乐中,观众能听到的不仅是流淌的旋律,不仅是惯常意义上的乐声,还能听到盐池工人劳动的号子,听到了响指、手掌的声音,看到了仅见于二人台剧中的打击乐“四块瓦”和算盘及拨浪鼓的身影。而这些乐器的加入,增加了交响乐和观众的互动,使本来严肃的音乐会变得生动活泼起来。“《黄河畅想》中,台上上百个乐手摇动起拨浪鼓,台下观众也摇动波浪鼓进行呼应(乐团会发给每个观众一个拨浪鼓),整个演出现场能听到的就是鼓舞人心的欢腾巨浪。”对这样的效果,赵银邦和作曲家都相当满意。

  到目前为止,《华夏之根》已经在北京、上海、香港、山西等地演出了30多场,非常成功,这不但得益于好的作曲,还有一位好的指挥,就是国家一级指挥,香港中乐团音乐总监、首席指挥阎惠昌。香港中乐团还主动提出合作,长期演《华夏之根》。“他们没有这么完整的、统一主题的民乐。”对于民族交响乐的成功,赵是最开心的人。

  赵银邦说:“当初做民族交响乐是冒着风险的,因为民族交响乐市场本来就不大,而且民族乐器的融合性不强,如果不成功,全国音乐家都指责你,那怎么办。但是最终是成功了,把最难的东西做成功就是最好的,而且是独一无二的。获金唱片奖也是水到渠成之事。”


版权所有:中国艺术学会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金台北街6号-2号
网站运营:北京盛世艺魂文化中心 邮编:100026
ICP备案:京ICP备05086685号 总机:010-66235225
QQ网名 英文网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