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当前位置:时讯信息
《名利场》百年向摄影大师致敬
作者: 来源: 发布时间:2008-07-30 点击数:2235
经久不衰的美国都市杂志《名利场》日前在伦敦国家肖像博物馆举行了“《名利场》肖像:1913-2008摄影展”,此展是一次社会、政治以及演艺领域的视觉历史回顾,并以此向创作出这些肖像摄影的大师们致敬。
KateWinslet,ChloSevigny,SophiaLorenandPenelopeCruz) 摄影师:AnnieLeibovitz 时间:2001年4月 《名利场》杂志的前世今生 1913年,已经成功经营了包括《时尚》在内的多种出版物的著名出版商康德·纳斯特又购进了两种新杂志———《服装》和《名利场》。凭着一个精明商人的直觉,康德将两个杂志合二为一,并将新杂志定名为《名利场》———“一份以报道上流社会生活方式、品味、宴会话题、艺术、体育、幽默等为内容的杂志。”对于近一个世纪后的《名利场》读者来说,这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事件。如今,《名利场》已经成为公认的美国最重要的杂志之一。它是造星工厂,是华府政客的读本,也是追名逐利的芸芸众生看世界的一个窗口。 人物:杰西卡·兰格与山姆·夏普德(JessicaLangeandSamShepard)演员 摄影师:BruceWeber 时间:1984年10月 为了获得高质量的文字报道,蒂娜用优厚的稿酬网罗了一大批一流作家,其中一些作家的薪酬合同甚至高达六位数。不过蒂娜坚信:没有一流的稿件就没有一流的杂志。事实证明蒂娜是对的。1984年,《名利场》的一篇深度新闻报道获得了美国期刊界大奖“国家期刊奖”,《名利场》立时成为传媒瞩目的焦点,并跻身一流杂志的行列。蒂娜的新闻触角更是深入到美国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绝不放过任何有价值的新闻线索,尤其是有关名人的新闻。1985年6月号的《名利场》刊出里根夫妇相拥跳狐步舞的封面故事,头条标题为《里根随爵士起舞》。该刊一经出版立刻引起轰动,在报摊上的炙手可热。《名利场》随即声名鹊起,成为纽约社交界最热门的杂志。从1984年到1992年的8年间,《名利场》先后四次获得美国“国家期刊奖”,两次被评为美国“最畅销杂志”。有评论者认为,《名利场》之所以取得如此成就,在于其记录的浮华生活和娱乐姿态把握了80年代美国的时代精神。 人物:朱丽安·摩尔(JulianneMoore)演员 摄影师:MichaelThompson 时间:2000年4月 戈莱登·卡特带来的黄金时代 1991年,《纽约观察家》杂志力邀卡特出任主编。《名利场》也由此步入了发展的全盛时期。在短短一年的时间内,卡特就将这份死气沉沉杂志变为反映曼哈顿职场白领百态人生的趣味刊物。也许正是卡特的这种敏锐的洞察力和出色的编辑本领打动了纽豪斯,他的目标就是要让《名利场》不但有忠实的读者群,更要有广泛的影响力,成为“当前文化的主流杂志”。接手《名利场》后,卡特保持了杂志原有的风格,并努力将其完善,尽量做到图片、文字到设计都是最好的。在内容上,《名利场》以报道名人私生活为主,但并不局限于好莱坞的艳事秘闻,它也关注社会突发事件和热点问题。例如,“9·11”恐怖袭击发生后,《名利场》立刻派作家到袭击现场进行采访,并跟踪事件进程,写出的“9·11”纪实报道成为杂志的一大卖点。这样一本混合了时尚、政治、名人、金钱和社会新闻的杂志不但普通人爱读,社会名流和知识分子也爱读。而广告商更是看中了《名利场》的读者群:平均年龄37岁,平均年收入5.8万美元,70%上受过大学教育。这样的读者群正是广告商心目理想的消费者对象。卡特经营下的《名利场》不但发行量继续增加,而且广告投放量也增加了60%,达到了每年近1900页,收入超过1亿美元。要制造影响,光凭杂志本身是不够的。卡特充分利用杂志的社会资源,发展其在娱乐界和政界的影响力。通过每年奥斯卡颁奖典礼结束后举办宴会,每年白宫记者宴会后举办派对来将《名利场》炒做成一本“明星级”刊物。
摄影:MaryEllenMark 时间:2002年 通过卡特10年的经营,《名利场》无论是在声望、影响、地位,还是带给出版商的利润方面都比从前有过之而无不及。虽然近两年美国经济不景气,但《名利场》依然是纽豪斯媒体集团中最赚钱的杂志之一,也依然是传媒、娱乐和政界追名逐利的舞台和普通大众欣赏名利中人华丽人生的看台。 人物:路易斯·阿姆斯特朗(LouisArmstrong)音乐人 摄影师:AntonBruehl 时间:1935年 人物:MartinAmis演员 摄影师:NigelParry 时间:1995年
摄影师:JosefAstor 时间:1996年 |
版权所有:中国艺术学会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金台北街6号-2号 网站运营:北京盛世艺魂文化中心 邮编:100026 ICP备案:京ICP备05086685号 总机:010-6623522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