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当前位置:时讯信息
廖奔:《牡丹亭》成功演绎古典韵味
作者: 来源: 发布时间:2008-07-31 点击数:2199
“这般花花草草由人恋,生生死死随人愿,便酸酸楚楚无人怨。”这是明代文学家汤显祖召唤自由意识的生命歌吟,我们从前线文工团演出的舞剧《牡丹亭》中强烈感受到了其艺术魅力的永恒。
舞剧捕捉住了汤显祖原作中逸思飞动的神脉,而充分拓展开抒情的天地,将《牡丹亭》抽象为一曲青春之爱的颂歌、转化为天然纯情的舞台韵律,把为爱而生死不渝的主题渲染到极致。编导在深入探究触摸原作精髓与神韵的基础上,充分调动起现代舞台的综合能量,将时尚艺术元素融入创作,而以古典韵味为旨归,将传统底蕴、古典美韵、时代精神有机融合,创造出一种全新的舞台叙事风格。观赏中,我们的心智流连于时空跳跃、自由开阖而抒卷自如、起伏跌宕的叙事结构,深度感知了主人公因情感真挚而跨越时空与生死阻隔的精神力量;我们的感官迷醉于纵横捭阖、变幻莫测而流光溢彩、美不胜收的重重意象场面,充分体味了作品时而婉转悠扬、时而抒情含蓄、时而热烈奔放的内在张力;我们的情绪沉浸于节奏鲜明、韵律飞扬而气韵生动、真情充沛的舞台表达,清晰品尝了舞剧极力渲染的浓郁浪漫格调与抒情气质。 舞剧精心设计了阐发人物情感与作品精神的各种特色单人舞、双人舞、团块舞和队列舞,既追求古典舞的庄严、雍容,也吸纳民间舞的诙谐、欢快,将古典美学韵味与世俗欣赏趣味结合,满足了民众对于悲欣交集审美风格的一般需求,实现了雅俗共赏。音乐设计在交响乐中容纳民族器乐,用纯情通俗歌曲连接幕间转换,实现了旋律上古典抒情与时尚狂欢的有机融合。舞台设计和服装臻于完美的极致:全黑底幕上那淡绿如烟的柳、粉白桃红的梅、满台嫣红翠绿的花仙草精,在时而淡雅恬静、时而浓郁热烈,对比鲜明的灯光烘托下,共同反衬出男女主人公鹅黄粉红的幽雅飘逸,使舞台充溢了江南春景的灵秀之气。天幕上凸显的牡丹景片造型,通过拆分、变奏、组合与色彩变幻,竟然抒情化地实现了对情境、情绪、情调的调节:或如封建纲常般规矩严整的大红、或如命运悲剧般破碎撕裂的灰白、或如人物昂扬奋起般云翔雾绕的纯白。满台青春亮丽的青年演员,于光鲜艳泽的服装衬托下,在精雕细刻的古典场景中,组合作行云流水般的舞台队列,拥聚为造型、光影、色彩的流动海洋, 如泣如诉,如怨如慕,幻化出不羁灵魂在梦境里的浅斟低唱、自由精神在至情中的飘逸飞扬,创造出完整统一的舞台意境,实现了丰富厚重的审美效应,给观众带来绚烂多彩的视觉体验。 当经历了生死考验的男女主人公终于复聚,二人缠绵相拥着走向高处,他们身后扯起一幅绣着牡丹图案的拖地红绸,红绸越展越巨,慢慢覆盖了整个舞台,几乎与天幕上悬垂的大红牡丹花相接时,《牡丹亭》这部古典名著得到了现代审美的阐释, 美轮美奂地映射在了艺术绚丽的天幕上。 |
版权所有:中国艺术学会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金台北街6号-2号 网站运营:北京盛世艺魂文化中心 邮编:100026 ICP备案:京ICP备05086685号 总机:010-6623522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