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当前位置:时讯信息
对相声新作品的一点建议
作者: 来源: 发布时间:2008-07-31 点击数:1837
【文化谭·相声博物馆】
读东东枪的《不如建一个活的相声博物馆》,文章写得好,对姜昆及相声界无疑是有益的诤言。我赞同他的观点,振兴相声的当务之急,不是先急于泼洒5500万元去兴建相声的形象工程,而是先要解决相声没有新人没有新作品的问题。 其实,新人和新作品,更重要的是作品,不能说现在 相声作品的乏力,在于相声界如今缺少真正有水平的写家。有人说梁左一死,没人给姜昆写相声了,致使姜昆精力无法打发,舞台下的“糟粕”之类多有歧义与争执的言论,多于舞台上逗人捧腹大笑的表演。 我给姜昆和相声界的建议是,完全可以借力于文学界为自己服务。据说当年张艺谋拍电影时,买了国内几乎所有的文学期刊,专门看小说,哪篇小说好,便纳入他的电影改编的范畴。事实上,从他的《红高粱》到《秋菊打官司》到《活着》,几乎都出自小说的改编,成就了他的电影之路。相声自身实力不够,完全可以重走张艺谋老路,借水行船,完成对自己作品匮乏这一致命缺憾的弥补。 我不举别人的例子,只以作家莫言为例。在写实与写史之中那种特有的幽默,莫言小说反讽的风格和意味是当今小说少有的。其中有些小说片断,简直就是现成的段子,都不用任何改动,拿来就用,上场就说,保准逗人,小包袱一抖就是一个,而且,整篇下来,还都是跌宕起伏,小猫吃鱼有头有尾。比如《我们的七叔》、《司令的女人》、《藏宝图》,非常精彩。七叔帮部队拍戏、《藏宝图》关于县里女书记爱吃狐狸肉馅饺子那一段,本身就含有民间说唱艺术的成分,或对民间说唱的活学活用,其中夸张幽默,起承转合,比那些经典的惹人发笑的相声,一点不差。 尤其是《司令的女人》,悲喜交加,悲剧里含有喜剧的种子,既有时代特点,又有历史厚度,和一般插科打诨的笑料不可同日而语。它写一个外号叫司令的农村男子,和一个外号叫“茶壶盖子”的女知青之间,从乡村到城市一波三折的故事,反映改革开放之后中国人生活的一个侧面。故事并没有多么新奇,却让莫言写得格外好看,关键是格外的幽默。小说里面所有的人物张嘴说话,都按照课堂上老师讲的诗一样得说四六句,合辙押韵。所有的故事都在这样的四六句的语境中进行,犹如置身说书的书场里一般,别开生面,格外逗乐。我举两个小例子:那一长段关于乡村婚礼场面的叙述,民风民俗,世间万象,连同捎带对司令和“茶壶盖子”爱恨情仇的旁敲侧击,水银泻地,一泻千里,就跟传统相声里的报菜名一样;司令和“茶壶盖子”一起进城后,司令犯下死罪那一长段来龙去脉的景观描述,几个人物命运交织,起伏跌宕,一气呵成,整个就是相声里的贯口,而且比一般的贯口在技术性层面上多了故事性的演绎。 如果相声界有人接受我的建议,很简单,买一本莫言的小说看看,都不用太费工夫看他的长篇,只看他的中篇小说集就行了,我所举的例子里面全有,费不了多长的时间,在繁忙的政务和会议之间抽出一点儿空,就能够看完。花钱少,起码用不了5500万,就可以初见成效。不妨一试。 |
版权所有:中国艺术学会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金台北街6号-2号 网站运营:北京盛世艺魂文化中心 邮编:100026 ICP备案:京ICP备05086685号 总机:010-6623522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