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郭勇(左)在向参观者介绍用黄河泥沙烧制的工艺品。□郭广亮报道
房间里,青色、白色、紫红色、黄色、黑色的蟋蟀罐、笔筒、鱼缸、砚台,琳琅满目。罐壁上雕刻着牡丹、虫、鸟,栩栩如生。
7月2日,在聊城市东昌府区城郊的一所院子里,郭勇向记者介绍他烧制的工艺品。
“一个普通蟋蟀罐80元,一年能卖2万个;一个鱼缸800元,一年能卖2000个。”郭勇介绍,他这些东西,都是用黄河泥沙烧制的。
在东昌府区北城街道孙屯村村头的一个约3亩的沉沙池里,黄褐色的黄河泥沙踩上去软绵绵的,往下陷,渗水;几十米外的引黄干渠里,混浊的黄河水在流淌着。
郭勇他们用铁锨往车上装土。这几天多雨,泥沙湿漉漉的,很快就装满了一机动三轮车。
“我们就在这里取土。”郭勇说:“一次取土约50立方米。从取土到加工,全过程得两三年。先放一年风化,然后放进水池搅拌,洗去杂质,取中间泥浆过滤,再阴干,这样才能得到‘澄浆泥’,用于制胚、烧制。”
“对我来说,黄河泥沙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藏’。”
用黄河泥沙挣钱的不只是郭勇一个人。
在茌平陶元黑陶艺术有限公司的展厅,记者看到上千件黑陶艺术品。从小到只有10厘米高的蛋壳陶杯,到大到2米高的擎天龙柱;从简洁平凡的笔筒陶砚,到高贵典雅的“九龙熏”、“岁寒三友瓶”,无不闪烁着黑陶的魅力。
公司董事长张中建介绍:“这些黑陶都是用黄河泥沙烧制的。”他们的取土加工方法与郭勇基本相同,但制作黑陶需要20多道工序。
我们去的时候正赶上出窑。窑门打开,工人们把一件件乌黑发亮带有余热的黑陶成品慢慢搬运出来。这次出窑的数百件笔筒、万事如意瓶、陶砚等艺术品,都是清华大学、中通客车公司等单位定制的。烧制一窑黑陶,需要四五天。
张中建说:“公司一年用黄河泥沙100立方米左右,烧制1万余件黑陶,远销美国、俄罗斯、法国等十几个国家和地区。看似没用的黄河泥沙,能烧制出大名堂。”
■相关链接
4月26日,聊城遭遇扬沙浮尘天气,往日波光潋滟的东昌湖上弥漫着灰尘,黄蒙蒙的一片。
有关资料显示,本地的黄河沉沙,加剧了扬沙浮尘天气的危害。
黄河在聊城境内蜿蜒59.51公里,流域面积29平方公里,有4个引黄口,平均年引黄河水10亿多立方米,灌溉面积600余万亩。年淤积泥沙约800万立方米,目前占压土地5万余亩。
多年的研究表明,黄河下游河床的淤积物里面,绝大部分是直径大于0.05毫米的粗颗粒泥沙。聊城市水利部门对位山灌区输沙渠、沉沙池淤积泥沙取样化验表明,二氧化硅的含量在70%以上。
目前聊城已有许多厂家利用黄河泥沙生产环保建材。
据垦利县国土资源局工作人员介绍,他们根据卫星遥感图测算的结果,2007年黄河口入海口新增土地约2万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