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度入选
  首页 | | 最新动态 | 组织机构 | 国际艺术交流 | 联系我们
 
当前位置:时讯信息
甲骨文起源?岩画文字说的争议

作者: 来源: 发布时间:2008-08-06 点击数:2082
近两年来,不断有岩画专家提出,岩画中含有图画文字。“中国银川国际岩画工作交流会暨首届贺兰山岩画艺术节”日前在宁夏首府银川市举办,岩画中是否含有文字?如果存在文字的话,这些文字是不是比甲骨文还早?再次成为与会专家争论的焦点。

这是一幅长4厘米、高2厘米的岩羊岩画(2006年8月31日摄)。 新华社记者 刘泉龙 摄

描绘远古北方游牧民族村落生活的岩画(2005年10月17日摄)。 新华社记者李欣摄

    专家提出岩画文字说

    长期以来,人们普遍认为,中国的文字源自甲骨文,甲骨文是中国最早的文字。甲骨文,作为现存中国最古老的一种成熟文字,成形于公元前17至11世纪,距今约3600多年,被尊为“汉字之祖”。如今,甲骨文研究已成为一门世界性的学问。

    然而这种比较发达的文字又源自何处却一直是考古界未解的疑问。近年来,不断有专家提出岩画里有文字、有图画文字,甚至有专家指出这些文字较甲骨文更早。

    今年4月份,岩画研究人员高嵩、高原父女在银川市召开了《岩画中的文字和文字中的历史》新书新闻发布会。会上,高嵩、高原公布了自己的研究结果:在贺兰山岩画象形文字中,把握语音的主脉,找到了夏朝18位帝后之名以及多个应用文字,和对接近300个文字的字音、字形、字义的解读。

这是由不同时代的岩画叠加在一起的一幅岩画(2005年10月17日摄)。 新华社记者李欣摄

    高嵩介绍说,大多数岩画是上古象形文字时代巫师们在祭祀华族古帝时,用借声、借形的方法称颂神主圣名的各种造型。这些造型本身具有艺术的目的,然而由于象形表音的法则,又成为孕育艺术的襁褓。久而久之,那些专门用于祖先祭祀的象形文字成为常用不衰的神圣文字。早期汉字从一诞生就坚守着表音的功能,也就是说,是字,就必然有其读音,不能读出字音的,也只能认为是读音的失落。

    高嵩认为,在史学上,夏是不被承认的朝代。由于学者拿不出该朝的文字,因此夏被严谨的实证主义学者称为“传说中的朝代”。如果上述结论成立,意味着夏和夏以前文字的发现以及夏和夏文化的存在,也就意味着找到了商、周以前近4000年的历史。


版权所有:中国艺术学会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金台北街6号-2号
网站运营:北京盛世艺魂文化中心 邮编:100026
ICP备案:京ICP备05086685号 总机:010-66235225
QQ网名 英文网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