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度入选
  首页 | | 最新动态 | 组织机构 | 国际艺术交流 | 联系我们
 
当前位置:时讯信息
中国画派市场格局的分析研究报告

作者: 来源: 新浪收藏 发布时间:2011-11-21 点击数:219
图1
 
图1
 
 图2
 
 图2
 
图3
 
图3

  中国艺术产业研究院  西  沐

  画派是在中国漫长的绘画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对画派市场的分析与研究,是中国艺术品市场分析与研究的重要方面。特别是在中国艺术品市场的发展过程中,画派市场的发展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在中国艺术品市场迅速发展的今天,关注与重视中国画派市场格局的研究,不仅仅是一个重要的课题,它还关系到中国艺术品市场研究的深度与广度的问题。可以说,不清楚中国画派市场格局问题,就很难搞清楚中国艺术品市场的底层问题,以及中国艺术品市场发展趋势的问题。

  一、中国画派市场格局的背景研究

  画派是指由独特的绘画艺术理念形成的“独特美的符号”绘画形式。在我国,在中国画领域,很早就已经有了画派的概念与论述,稍后在宋代,画派的划分就更加明晰,如以宋徽宗为代表的宫廷画派,画作金碧辉煌、富贵大方,用色凝重;以黄荃为代表的民间画派,画作野趣横生,切入生活,活泼轻快。到了明代,开始兴起文人画,因为各地文化背景不同,从而形成了不同的文人画风,这成为地方画派的肇始。在研究近现代及当代中国画的过程中,我们现在所说的画派就是指地方画派。

  画派是一个历史性的概念,同样,形成画派也就必须有一些共同的特征。在这里,我们将形成画派的一些基本特征归纳如下:第一,在同一种文化传统下所形成的一种艺术理念及认识,有大致相近的思想倾向与艺术创作观念的群体;第二,在同一时间段内,有主要活动聚集于同一地域的画家群体;第三,在一定时段内有相对稳定的环境支持,有利于艺术家群体的聚合与创作;第四,在一定时空内,存在有大致相近的创作方法与绘画风格取向的艺术家群体;第五,在一定的发展时段内,有可以被公认的领军人物和一批艺术水准较高的核心成员的艺术家群体。画派的出现,是绘画艺术本身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甚至可以说是绘画创作趋向繁荣、艺术思想趋向活跃、艺术风格趋向多样的标志之一。也就是说,在这些写特征的共同作用下,一个画派才可能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形成。

  延续至今,中国有代表性的画派主要有:京津画派、长安画派、岭南画派、金陵画派、海上画派、浙江画派等。事实上,在今天,画派的概念已经被泛化,更多的是一种具有一定文化传统的地域概念。

  二、中国画派市场的对比分析

  1.六大中国画派市场规模分析

  (1)在中国画派在中国艺术品拍卖市场中占有的份额

  图1  六大中国画派2010年中国艺术品拍卖额占中国艺术品拍卖市场份额

  从上图中可以看出,中国画派市场规模在中国艺术品拍卖市场占有一个比较重要的位置,但是,随着中国艺术品拍卖市场规模的不断发展,中国画派市场规模的成长空间受到压缩,这表明其他类型的艺术品市场规模成长迅速。从图示可以看出,京津画派、海上画派、浙江画派的拍卖市场规模优势地位依然存在,不可动摇,这也充分说明了画派拍卖市场有着深厚的市场发展基础。

  (2)在中国画派在中国艺术品市场交易总额中占有的份额

  图2  六大中国画派2010年中国艺术品市场交易总额中占有的市场份额

  从上图中的对比分析可以看出,中国画派市场规模在中国艺术品市场总成交额中占有一个比拍卖市场更为重要的位置,几乎占到了中国艺术品市场总成交额的半壁江山。但是,随着中国艺术品市场总成交额规模的不断发展,中国画派市场规模的成长空间也跟随不断成长,并未受到成长空间的积压,这表明其他类型的艺术品市场规模迅速成长的同时,中国画派市场规模也在不断扩张。从图示可以看出,京津画派、海上画派、浙江画派的优势地位依然不动,说明了其深厚的发展基础。

  2.中国六大画派的比较分析

  (1)中国六大画派规模比较分析

  ① 拍卖规模比较分析

  图3  中国六大画派2010年拍卖规模比较(单位:亿元人民币)

  从上图中的对比分析可以看出,中国画派拍卖市场规模的发展分成了两个大的阵营。其中,京津画派、海上画派、浙江画派属于第一阵营,其发展的优势地位在画派拍卖市场发展过程中一直处于领先地位;而金陵画派、长安画派、岭南画派在拍卖市场属于第二阵营,其拍卖市场规模相对偏小。中国画派的这种表现,也基本上印证了不同画派在社会及中国艺术品拍卖市场上的影响力。

  ② 市场总成交额比较分析

  从上图中的对比分析可以看出,与中国画派拍卖市场规模的发展情况相对应,中国画派总的市场发展也基本上分成了两个大的阵营,其发展趋势也基本上与中国画派拍卖市场规模的发展情况相对应。其中,京津画派、海上画派、浙江画派属于第一阵营,其市场总规模发展的优势地位在画派总体市场发展过程中一直处于领先地位;而金陵画派、长安画派、岭南画派在总体市场属于第二阵营,其市场规模相对偏小。画派的这种表现,也基本上印证了不同画派在社会及中国艺术品市场上的影响力。只是与画派拍卖市场所不同的是,这种格局似乎已经出现了一些新的变化,画派市场规模的消长正在悄然进行,第二阵营的成长速度在提速,特别是长安画派的表现最值得关注,岭南画派的变化值得研究。

  (2)六大中国画派的成长性比较分析

  ① 拍卖成长性的比较分析

  从上图中的对比分析可以看出,中国画派拍卖市场规模的成长性在市场规模不断成长的过程中,不断在拉大距离,突出的表现在画派市场的成长发展分成了两个大的阵营,与近两年中国画派拍卖市场规模的状况相符。其中,京津画派、海上画派、浙江画派属于第一阵营,以京津画派为引领,其发展的优势地位在画派拍卖市场成长过程中一直处于领先地位;而金陵画派、长安画派、岭南画派在拍卖市场规模成长中属于第二阵营,三者的距离没有拉开,其拍卖市场规模的成长性相对偏低。画派的这种表现,也基本上印证了不同画派在社会及中国艺术品拍卖市场上的影响力。

  ② 市场总成交额成长性比较分析

  从上图中的对比分析可以看出,与中国画派拍卖市场规模的成长性状况相对应,中国画派总的市场的成长性发展也基本上分成了两个大的阵营,其成长性发展趋势也基本上与中国画派拍卖市场规模的发展情况相对应。其中,京津画派、海上画派、浙江画派的市场成长性属于第一阵营,其市场总规模的成长性发展的优势地位在画派总体市场成长性发展过程中一直处于领先地位;而金陵画派、长安画派、岭南画派市场成长性在总体市场属于第二阵营,其市场规模的成长性相对偏低。画派的这种市场成长性表现,也基本上印证了不同画派在社会及中国艺术品市场上的影响力。只是与画派拍卖市场成长性所不同的是,画派市场规模成长性的格局似乎已经产生了一些新的变化,画派市场规模的成长性消长正在悄然进行,特别是,第二阵营的成长速度在提速,特别是长安画派及金陵画派市场成长性的表现值得关注,特别是长安画派市场规模成长性最值得关注,岭南画派市场成长性的变化也值得研究。

  3.中国六大画派市场与中国艺术品市场的关联分析

  (1)中国六大画派拍卖额与中国艺术品拍卖市场的关联分析

  从以上g图中的对比分析可以看出,中国画派市场的整体规模与中国艺术品拍卖市场总体规模的发展响应并不是很灵敏,从总的情况来看,甚至存在较大的的滞后与迟缓现象,这也进一步反映出了中国画派市场规模的结构在新的一轮行情中,存在一定程度的深层次问题,未能有根本性的变化,至少可以说,中国画派市场规模跟进中国艺术品拍卖市场成长的速度不快,与中国艺术品市场规模整体发展似乎显示出一定程度的游离,我们应研究这个现象所揭示出的深层次问题。

  (2)中国六大画派市场成交额与中国艺术品市场总成交额的关联分析

  从以上g图中的对比分析可以看出,与拍卖市场所相同,中国画派市场的整体规模与中国艺术品市场总体规模的发展响应相对灵敏,表现出了一定的一致性。从总的情况来看,不存在较大的的滞后与迟缓现象,这也进一步反映出了中国画派市场规模的结构在新的一轮行情中,虽然存在一定程度的深层次问题,但在不同交易体系整合中有一些根本性的变化,至少可以说,中国画派市场规模跟进中国艺术品拍卖市场成长的速度较快,并没有与中国艺术品市场规模整体发展显示出较大程度的游离。这种与中国画品拍卖市场的不同表现,值得研究并关注。

  4. 中国六大画派的典型阶段成长性比较分析

  (1)中国六大画派典型阶段中国艺术品拍卖市场增长率的成长性比较分析

  从上图中的对比分析可以看出,不同的中国画派拍卖市场的规模的成长性与中国艺术品拍卖市场规模的成长性表现出了不尽和谐的状况,不同的中国画派拍卖市场的规模的成长性变化大,这反映出不同画派市场成长性的竞争关系复杂,说明了不同中国画派市场规模的影响因素的不稳定性与主导性差,市场的底层结构未有根本性的变化。我们应该特别给与关注的一个现象是2009年成长性最快的是金陵画派、海上画派、浙江画派,而到了2010与2011年成长性最快的画派市场则变为京津画派、长安画派、岭南画派。而这种变化,是在中国艺术品市场规模成长性下降的情况下出现的,值得关注。

  (2)中国六大画派典型阶段中国艺术品市场总交易增长率的成长性比较分析

  从上图中的对比分析可以看出,不同中国画派市场的整体规模与中国艺术品市场总体规模的发展响应很灵敏,表现出较强的一致性。从总的情况来看,不存在较大的的滞后与迟缓现象,这也进一步反映出了中国画派市场规模的结构在新的一轮行情中,与中国艺术品市场整体的市场结构存在较为一致的同构现象,虽然有一定程度的深层次问题,但总体结构未能有根本性的变化,至少可以说,中国画派市场规模跟进中国艺术品市场总体规模成长的速度相匹配,与中国艺术品市场规模整体发展似乎显示出一定较强的同步,这是中国画派市场格局应研究的深层次问题。在各画派的发展过程中,从成长性的角度来看,长安画派、金陵画派、岭南画派的成长性表现较为突出,值得关注。长安画派的市场成长性表现尤为突出,值得认真关注与分析研究。中国画派市场成长性格局的变化,充分反映了中国画派市场格局的竞争与合作关系,为以后中国艺术品市场发展提供了新的看点。

  三、中国画派市场格局的发展态势

  通过中国画派发展背景及基本脉络的梳理,我们对中国画派发展的格局有了一个基本的认识,这个脉络架构是我们进行中国画派市场格局研究的基础与前提。我们认为,中国画派市场格局的发展已经进入了一个重要的时期,需要我们进行系统而又全面的研究与梳理。下面我们就从六个方面来研究与分析中国画派市场格局的发展态势。

  1.在新的市场过程之中,当下中国各主要画派市场都取得了明显的提升,表现在市场容量不断拓展的同时,市场的整体价格有较大的提高,并且上升空间在当下的1~2年内会有所扩大。

  近几年,中国书画一直是中国艺术品市场的支柱力量,并且保持着良好的增长趋势,成为众藏家关注的焦点,也成为入场机构资产配置的主要目标。中国书画中,近现代书画表现突出,而其中表现最抢眼的是六大画派的名家名作,即“京津画派”、“海上画派”、“金陵画派”、“长安画派”、“岭南画派”及“浙江画派”。从当下的市场发展行情来看,中国各大画派市场表现出了一致的发展趋势,即价格经过近几年的积累后,在近两年得到了大幅的攀升,市场的规模大抵也都经历了相同的发展过程。在这样一个过程中,表现最为耀眼的是长安画派,其价格及市场规模的拓展、提升的幅度达到了一个相对高企的市场状态,在各大画派的市场表现中最为突出。其次是京津画派在大量艺术家及市场的需求的交互作用中,京津画派的价格及其市场规模的提升也表现出足够让人满意的市场业绩,市场价格在迅速提升,市场规模在大幅度的拓展,并且在发展的过程中,与国内其他画派及国际市场建立了良好的包容与互动的关系。再就是浙江画派及海上画派市场,在表现出较好的市场走势的同时,价格及其市场规模的提升幅度相对于长安画派及京津画派来讲,显得较为平实与理性,反映了市场结构变化不大的底层状况。最后是金陵画派、岭南画派,在新的行情中也表现出了与大行情相一致的走势,但价格与市场规模提升的幅度相对平稳与有限,表现出市场需求存在一定的障碍。但有一点值得注意,那就是岭南画派在去年下半年及今年的表现比较突出与抢眼,在保持价格及市场规模上升的同时,反映出迅速提升的迹象,这一趋势在2011年表现的尤为突出。岭南画派去年下半年及今年的表现可以说是直逼长安画派与京津画派,这一点最值得我们关注。我们在分析,岭南画派是否已经积淀了相应的市场力量,在未来1~2年的时间内,利用快速上涨的办法来迅速缩小与长安画派及京津画派已经拉大的距离。如果这一趋势能够持续的话,岭南画派的市场空间(包括价格及市场规模)的成长性值得期待。

  2.从目前来看,当下中国主要画派的发展格局正在确立,各画派之间的发展水平很不平衡。

  在中国各主要画派发展格局的确立过程中,我们发现,京津画派、海上画派、浙江画派属于第一阵营,其发展的优势地位在画派市场发展过程中一直处于领先地位;而金陵画派、长安画派、岭南画派在中国画派市场属于第二阵营。就各主要画派的发展上来看,京津画派的发展可谓是占尽天时地利,不仅是市场占有率得到了进一步地提升,并且其市场的价格也上升较快,对市场资源的整合能力表现空前,并且市场的包容度也在不断得到提升,一些关键性的代表人物价格也从今年初的8~20万/平尺,迅速提升为当下的40~80万/平尺,并且市场聚焦度不断提高的同时,市场的规模也在不断迅速扩张,市场的大趋势不断走稳,需求能力也在上升,价格的迅速上升有需求的支持。只是在高价位的压缩下,市场价格及规模提升的空间受到了进一步的压缩。

  长安画派的市场最值得关注。从2009年以来,长安画派可以说是仅次于京津画派的一个极富成长性的市场,除了市场价格上升速度较快以外,其市场规模的拓展也很迅速。表现在价格上,除了创派人赵望云、何海霞等价位拉升较快以外,存世艺术家的价格上升更是迅猛,不少有代表性的艺术家从2009年初到当下,价格增长了7~8倍。特别是今年以来,存世艺术家的价格从年初的3~4万/平尺,迅速提升到当下的6~8万/平尺,可以说,长安画派在这一轮市场行情中,从目前来看成长性得到了比较充分的发挥,市场的规模也得到了有效地拓展。

  目前可以说,应该给予关注的板块就是岭南画派板块的市场。在本轮行情的成长过程之中,岭南画派的发力较晚,可以说无论是从市场价位还是从市场规模的角度来看,其发展与发育的速度都远远低于京津画派及长安画派。只是进入2010年后半年,其市场的发展有了一些新的起色,特别是自2011年以来,市场的拉升发展态势比较明显,市场的板块变化比较明显,在除了“关、黎”市场价格及市场需求不断提升以外,许钦松的价格从年初的1.5~2万/平尺,迅速提升为当下的4~6万/平尺,与其他重要名家成为岭南画派标志性的第二市场板块。我们可以预料的是随着第一板块及标志性的第二板块的价格的提升,岭南画派的市场发展空间会进一步地打开,在以后的一年的时间里,岭南画派的市场表现可能会更加令人关注。当下,我们可以看到的是,中国画派市场竞争格局初现,在这里,岭南画派可以说备受关注。其中许钦松等人的市场变化引人注目,可以说正在拉动当代岭南画派的市场价格普涨,尤其是中国画市场。

  浙江画派的市场一直比较平稳,可谓是波澜不惊,市场价格及其规模拓展的速度都较为平稳与理性,没有太多的热点,但市场发展的速度平稳持续。标志性画价的价格与市场大势相呼应,稳步上升,可以说,浙江画派市场是当下中国主要画派市场最为稳健的一个市场。与浙江画派相对应的一个市场就是金陵画派市场,在市场大势的推动下,其市场反应与前些年相比,反应比较迟缓,明显感觉到市场的活力不足,特别是市场的领军人物不突显,市场热点人物聚焦不够,再加上市场本身的需求能力不足,又面临分散的市场取向,所以,市场成长的动力还在酝酿与发动聚集的过程之中。

  最后,可以这样说,目前尚处于市场谷底的是海上画派,无论是近现代还是当代的海上画派代表性画家,其市场价格远不可与京津画派甚至是长安画派的画家相比拟,其市场规模及其成长的速度都得到提升。海上画派目前的这种谷底状态,在市场大热的拉动及艺术品资本市场的发展过程中,会在不远的时点找到切入点,从而在一个新的价值认知平台上发起市场提升的号角,当这一方面有赖于海上画派对艺术与市场领军人物的培育与发现,更有赖于市场体系的强力支持及艺术资本市场的不断发现与推动。

  3.随着市场的深入发展,当下中国各画派间的区域性间隔进一步明显,区域间隔所形成的区域障碍,在市场价格进一步拉升的过程中加厚,市场的统一性受到挑战。

  在中国画派市场的发展过程,始终有一个现象值得人们去关注,那就是有几个区域画派市场,表现出很强的市场自足性与排外性,这个现象在长安画派、海上画派及浙江画派市场中尤为突出,特别是长安画派所表现出的在自足性的基础上快速提升现象,值得我们去认真地研究。在画派的自足性方面,表现最为不突出的就是京津画派,但市场的价值取向还是反映出了这种自足性的影响。当下中国画派这种自足性、排外性的市场表现,使区域市场本身有了更多的封闭性与圈子性,无形之中就造成了由于不同区域消费习惯所造成的区域市场的壁垒,由于这种壁垒的存在,割裂本来就并不大的中国艺术品市场,使艺术品市场的发展遭受了更多的障碍。让人值得注意的是,随着市场大环境及大行情的发展,这种壁垒状况不但未能得到有效的缓解,并且还有进一步加剧的趋势。即就是在高价位及规模不断拓展的过程中,并未减少这种由于画派市场自足性而带来的市场分割,而是加深了画派市场对自足性发展的一种依赖,这是在中国画派市场发展过程中最值得关注与警惕的一种市场行为。

  4.影响当下中国各大画派的因素虽然不少,但有一点是明显的,那就是区域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对所在区域画派的影响不大,至少可以说其影响不是主导性的。

  当下的市场表现似乎可以说明,越是经济社会发展好的区域,其所在地画派的市场表现往往是差强人意。从目前来看,区域的文化传统可能是影响不同区域画派市场的一个重要的要素。中国艺术品市场的发展有时会给我们一种错觉,我们有时会直观地认为,经济发达的区域艺术品市场就会发达。但在我们考察当下中国画派市场的时候,我们发现,现实的状况可能恰恰是与这一直觉的经验相反。经济越是欠发达的区域画派,可能其市场表现出迅猛发展的势头,如长安画派,经济发达区域的画派市场,往往艺术品市场表现得差强人意,如海上画派、浙江画派、岭南画派等。由此看来,画派市场的发展除了经济基础以外,还有赖于不同区域的文化传统及其相应的艺术品市场交易文化及制度发育状况,其中,投资及收藏理念是至关重要的。如果一个区域在理念方面有所变化,那么其释放出的市场活力更容易使区域的画派市场具有竞争力。我们在考察区域画派的过程中,岭南画派及海上画派的一些表现,我们愿意相信它们具备这种发展的能力与实力。特别是岭南画派的近期表现,让我们愿意对它有更多的期待。

  5.当下中国画派在资源聚合方面已呈现出集中化发展的趋势,这会进一步加剧不同画派间发展过程中的失衡现象,优势资源,包括人才、资本及信息等更多地向某一区域集中,建立新的、有效的聚集机制已成为各大画派发展过程的重大课题。

  各大中国画派面临的最大问题是如何将经济优势尽快转化为文化优势,进而推动形成新的画派优势。在画派资源整合能力方面,说到底是取决于不同区域的一种文化竞争力的表现。从目前来看区域画派的竞争力目前京津画派占有不可动摇的优势。这一优势的保持,可能会造成其不断地从其他不同画派中吸纳优势的资源,并在短期内将其整合,形成其他画派难以比拟的竞争优势,从而进一步加剧了画派市场发展中的不对等性。这是一种市场机制造成的资源整合行为,各区域画派市场要想保持住相对的市场优势及格局,就必须动用相应的行政资源来加以平衡与制约这种不均衡的扩散,否则,不均衡的不断扩大是中国画派市场今后发展的一个不可避免的走势。

  6.在中国艺术品市场由关注经典而引发的上行逐步发展到关注存世艺术家下潜的过程中,各大画派如何抓住市场发展的这一机遇,不断巩固市场基础,壮大市场规模,扩大画派的影响,提升画派在全国市场中的占有率就显得尤具战略意义。

  中国画派市场如何有效抓住中国艺术品市场由于关注经典而引发的上行逐步发展到关注存世艺术家下潜的契机,这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而又重要的重大课题。同时,这是一个画派在新的形势下,提升与服务区域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发展的一项重要的历史担当与责任。所以,当下中国画派市场格局的发展与竞争不仅仅是在市场层面与学术层面要讨论的问题,同时,他也是不同区域发展过程中的战略利益之所在,更是一种最好的区域文化与发展的名片与形象。在这种情况下,在未来的日子里,不同区域中属于不断发展区域画派市场将会成为一个重要的潮流,画派市场资源的竞争将不可避免。

  四、中国画派市场发展中的问题

  1.当下中国画派普遍对其所依托的文化传统及其发展的文化脉络研究不足,梳理不够,更多时候使画派的发展游离于区域时代文化之外,文化的价值取向不明,从而造成艺术发展与社会认知不相称甚至是脱节的局面,所以,强化文化视角的梳理与研究是当下中国各大画派发展过程之中必须补上的一课。因为只有认清并承续了相应的文化传统,艺术创作才能更自觉、更自信地张扬区域文化,艺术价值的社会化认知才会更有群众基础,这样,区域艺术品市场的发展基础才会更加厚实,这是不同画派市场发展的重要的文化基础。

  2.要从区域发展的战略高度来认识与分析区域画派及其市场发展的重要意义,改变由于缺乏战略研究与科学布局所带来的“散、乱、差”的市场格局与局面,提升人们对发展区域画派重要性的认识,不断改变被“边缘化”的状态,通过提升画派及其市场的影响力来不断强化其应有的重要地位,从而不断赢得各方的支持,特别是赢得政府公共资源的有效支持与扶持。

  3.区域画派领军人物及其艺术家梯队的组成与建设方面存在失衡。不少画派领军人物艺术水平不突出,影响有限,号召力小,再加上艺术家梯队不合理,青黄不接现象严重,这极大地制约与影响了画派影响力的发挥,减弱了区域画派在全国范围内的竞争能力。

  4.绘画及其精神取向与区域文化传统及其精神的融合度不够,或者是说,区域画派对区域文化传统及其文化精神的挖掘及反映还不够。区域画派面临一个利用鲜明的语言,独特的题材与经典性的作品不断挖掘区域文化内涵及其精神的重大使命。如果区域画派在这一点上存在大的缺失,其发展必然会不断走向浮表化的发展倾向,从而丧失区域文化独具魅力的支持,造成不同画派间的趋同性现象严重,即语言趋同、题材趋同、内容趋同、传统的精神趋同,从而对艺术的多样化发展及市场规模的拓展造成巨大的影响。所以,中国区域画派在追求文化精神与时代精神的同时,如何反映与体现区域文化特性,是当下中国画派格局形成过程中的重大而又现实的问题。

  5.区域画派市场的支撑体系普遍发育滞后。支撑体系滞后直接影响了社会及大众参与区域画派市场的积极性与路径。没有支撑就难有保障,没有切实可行的保障,画派市场的社会化与大众化市场基础就难以建立起来,画派市场的关注度及规模扩展就难以有效地提升。

  6.当下中国画派市场的交易制度及其体系的发育尚处于初级阶段,发展的格局远远不适应画派发展的基本需要,壮大与发展画派市场的交易制度及其体系建设已成为画派市场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因为一个画派市场的发展,交易制度及其体系是其重要载体。作为画派市场来说,只有载体得到了强化与发展,其市场才有一个坚实的支撑,市场价格与规模的拓展也才有可能进入到良性发展的循环之中。

  7.进入艺术资本时代后,区域画派普遍缺乏艺术品资本市场的有力支撑。也就是说,越来越在中国艺术品市场发展过程中拥有更多、更大话语权的艺术资本,尚未成为区域画派的有力支撑。区域画派市场的金融化程度还很低。但是,没有艺术品资本市场的支撑,区域画派做大、做强就只能是纸上谈兵。

  五、中国画派市场发展的对策与建议

  找到了中国画派市场格局进一步发展的症结所在之后,采取什么样的对策来解决问题是极其重要的。在我们看来,提高认识、重视战略与规划管理,强化市场管理,重视人才培养与市场主体的能力建设,是中国艺术品市场得到不断发展的重要保证。

  1. 中国画派市场格局进一步发展要正视全球金融危机所带来的冲击,更应看到这种冲击所带来的新变化与新机遇,更要看到十七届六中全会所带来的文化艺术大发展、大繁荣的格局与前景。

  2.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尽快制定中国画派市场格局进一步发展的战略规划,强化中国画派市场格局进一步发展的市场培育、引导工作,提高全社会对中国艺术品市场的认识和参与度。

  3.提高认识,制订中国画派市场格局进一步发展战略与战略管理工作,充分利用财政与政策法规两个方面的力量,加大中国画派市场扶持的力度。

  4.把中介体系的建设作为中国画派市场体系建设的重要工作来抓,多层次、多方面地发展中介机构,特别是中国画派市场的中介机构。

  5.重视行业管理,大力发展中国画派市场资本市场,培育中国画派市场格局进一步发展的市场主体。

  6.按照中国艺术品市场的发展规律,用国际化的视角与理念,建立相应的中国画派市场格局进一步发展的教育体系,强化人才培养。

  7.不断创造条件与优化环境,加强中国画派市场体系的能力建设,进一步增强中国画派市场格局进一步发展的竞争力。

  8.强化中国画派市场机制及支撑体系建设与公共艺术政策。

  9.站在国家文化利益的高度,增强中国画派市场的艺术品中心定价能力。

  10.中国艺术品走出去是一项国家战略与世纪课题,进一步强化中国画派市场格局进一步发展的国际化视野。


版权所有:中国艺术学会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金台北街6号-2号
网站运营:北京盛世艺魂文化中心 邮编:100026
ICP备案:京ICP备05086685号 总机:010-66235225
QQ网名 英文网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