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舞(油画)黄 硕
写这篇文章的缘起,是得知黄硕不久前在母校山东大学举办了个人毕业展。最近又得知,已有文化公司订购了她在画展上展出的两幅作品,黄硕毅然决定将所得全部捐献给四川地震灾区。
回首过去,8岁那年,从小喜爱画画的黄硕参加了绘画课余班,像模像样地拿起了画笔,便从此没有放下。专业的学习让黄硕在绘画技巧上有了很大的进步,构图、线条、色彩,孩童天真的眼睛里对细节的美丽有着特殊的敏感,在首师大老师的悉心教导下,黄硕握着画笔的小手由生涩变得活跃,绘画天分也得到了充分的启迪,同时也领会到在艺术中徜徉的快乐与幸福。
随着年龄的增长和课业的繁忙,很多孩子在数理化的世界中纠结,兴趣渐渐减少。但黄硕却没有停下手中的画笔,高考时,她义无反顾地选择了绘画。“那时为了上课方便都住在姑妈家,每天下课一出来,我都能看到姑爹穿着军大衣开车来接我,不管天气多冷,风多大。” 黄硕说,虽然很艰苦,但前面有一个目标,前进总会充满动力。
作为北京的孩子,黄硕却选择了“山大”。她说,山东大学艺术学科有着几十年的历史,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自己也想体验画家需要的那种“行走中的生活”。
黄苗子先生曾说过,心画根源在写心。画家的作品中往往不乏画家人格的体现,当世间事物被画家注入个体的理解、依靠画笔呈现出来的时候,一定会品读出画家内心的东西。这也正是黄硕在大二时选择油画的原因,她认为油画是她表达自我最为适合的途径。
画家要有一双细腻的眼,一双灵巧的手,也需要一颗善于思考的大脑。黄硕以女性特有的敏感与细腻体悟着这个世界的点点滴滴。在她西部之行的考察报告中,我读到了这样一段话:“看莫高窟的辉煌,听青海湖的水波声,接受塔尔寺藏传佛教的感化,仰望麦积山石窟的雄壮,聆听兵马俑的历史回音,攀爬龙门石窟的艺术之峰,学习少林功夫的坚毅精神……我驻足过的每一个地方都使我留恋,我把深切的情感寄托给脚印,刻在我走过的每一寸土地上;我把每一处风景连同它们的气息系在我心间。这段西部考察之旅,已经成为我人生中的辉煌之笔。我把这宝贵的血液融入我的身体,沸腾起来。我会永远怀念,我曾在此停留!”
心的驻足与留恋从未影响前行的步伐,带着大西北的雄壮与厚重,黄硕作为交流学生在台湾高雄大学开始了几个月的生活学习。偶然观看的一次舞蹈表演带给了她前所未有的艺术冲击和创作欲望。一次次的观看、拍照、画样稿,黄硕决定将这组画取名为《舞》,作为毕业作品献给母校。
黄硕说:“国标是表达爱的舞蹈,我希望通过画‘爱的舞蹈’,也能表达我对母校山东大学和所有老师的爱与感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