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当前位置:时讯信息
用画笔飞离喧嚣的现实
作者: 来源: 北京商报 发布时间:2012-07-20 点击数:212
在很多艺术家的画中,面孔表达着个人或社会的愤怒、迷惘、禁锢、癫狂……但这种有着政治和社会意味的形象已经被雾化,典型性已经无法把握,也就是说“容易”的形象正在消失。 在俞洁的作品里蒙着脸的人,人物用来表达的嘴、用来聆听的耳朵都被遮住,只剩下一双眼睛。事实上在一个急速变化的国度,所有经验判断常会使人蒙羞,而当代生活仿佛是一部全息影像。同时,这些形象去掉了表情,被遮住的不只是脸,而是脸的社会性,俞洁因此让人的面容变得更干净,变得不再那么重要,从而也成了对脸部表情的意识形态的一种反驳。 在这里,“面具”就像帷幔,后面永远停留着好奇,永远有另一种存在。面具也是禁忌、是界限,同时也是某种庇护。阿根廷作家博尔赫斯曾说:“人类失去了一个形象,一个无法重新见到的形象。”而让我们感到的是在“易容”和“隐身”盛行的当代,人的面容已渐渐模糊。说到底,所有被记住的面容,都是面容之外的光芒,而非其本身。 俞洁新近的绘画,放弃了前些年那些带有涂鸦意味式的即兴方式,更多了“写”的成分,作为一个强调东方性的艺术家,她以温和的形式将现实性隐匿到形象背后。 她制造了很多看起来过于干净的画面,人物形象都有自足性,这些人和物都沉浸在自己的专注中,而不与看作品的人对视,也就是说没有发现“被看”。那么他们在做什么呢?例如,有人在洗马——却是匹木马;有人在粒子里祈祷——是爆炸的粒子等。细辨之下,我们发现,他们都是在干着非日常的事情,更像是一种姿态和表演。 如同在仪式中一样,在画面上制造的气场,也能让日常之物脱离了它的属性,上升到了形而上的高度,同样,作为一个习惯于沉寂的艺术家,通过绘画本身在内心获得“圣洁”,她用画笔让自己稍稍飞离地面,飞离喧嚣的现实。在一定程度上画什么其实不重要,重要的是画画的姿态应该是清晰可辨的,重要的是画布后面的那个形象。 叶辉 |
版权所有:中国艺术学会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金台北街6号-2号 网站运营:北京盛世艺魂文化中心 邮编:100026 ICP备案:京ICP备05086685号 总机:010-6623522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