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度入选
  首页 | | 最新动态 | 组织机构 | 国际艺术交流 | 联系我们
 
当前位置:最新动态
忠实戏迷呼吁:别忽略了我们的感受

作者: 来源: 发布时间:2008-10-13 点击数:1934
近日,记者收到的一封署名为“无言”的老戏迷来信:“我可以说是楚剧的忠实观众,看了30多年的戏。如今戏曲不景气虽是不争的事实,但将这种现状与观众老年化划上等号,听来多少有些让人伤心……”
  “传统戏曲面临‘白发危机’”、“只能吸引老年观众,戏曲必将走向衰亡”、“戏曲必须‘变脸’,才能让年轻人‘买账’”……当如今戏曲界为了扭转时局纷纷喊出口号另辟蹊径时,却让一些老戏迷感到不满和委屈:作为当今戏曲观众的“主力军”,为何忽略了我们的感受?
  有此感觉的并不止“无言”一人。今年74岁的周孝熙是位老京剧迷,他说:“为了迎合年轻人的口味,如今出了一些新编戏。可我看着却不太‘对味’,我还是喜欢看传统戏。”他认为,其实整理发扬好传统剧目,也是对戏曲改革的一种创新。
  据武汉市艺术创研中心所做的一份调查显示,该市京剧观众的平均年龄已达58.1岁,远超过话剧、音乐、歌舞剧观众的平均年龄,说戏曲为“夕阳艺术”毫不为过。戏曲改革如果忽视了老年观众群,会不会“陪了夫人又折兵”?
  记者带着老戏迷的呼声走访了我省戏曲界人士。“如将老年观众视为包袱、负担和弱势群体,这无疑是戏曲在开发观众资源上的一个失策。”武汉市艺术创作中心研究员高翔曾参与研究《城市演出业发展研究》这一课题。他指出,老年观众是一个不断扩大的群,武汉市和平剧院在1993-1999年间,老年观众群以每年100多的数字在递增。
  “观众平均年龄高恰恰证明了传统戏曲所具有的深厚魅力。”武汉市京剧票友协会副会长朱喆认为,老年观众的忠实度最高,传统戏曲延续至今,应主要归功于老戏迷的支持。“有些戏曲院团打出改革的旗号吸引年轻观众,但原则是不能冷落了老观众。”省艺术研究所青年戏曲编剧周慧说,我国已进入老年化社会,文化艺术更要重视对老年人的课题研究。传统戏曲无论从市场运转,还是从文化发展的战略上看,失去了老年观众,就失去了大半江山。

版权所有:中国艺术学会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金台北街6号-2号
网站运营:北京盛世艺魂文化中心 邮编:100026
ICP备案:京ICP备05086685号 总机:010-66235225
QQ网名 英文网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