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度入选
  首页 | | 最新动态 | 组织机构 | 国际艺术交流 | 联系我们
 
当前位置:最新动态
“茶花”绽放校园 章贡区赣南采茶戏进校园活动纪事

作者: 来源: 发布时间:2008-10-13 点击数:2193

  2008年1月25日,北京。第八届全国校园春节联欢晚会。

  “正月里,花里花朵开,一朵一朵放呀放光彩……”优美的采茶调响起,一群可爱的山里茶童飞进了舞台,童真童趣演绎着现代采茶故事,一人扮男女两角的采茶文化独特魅力让现场观众沉醉。当茶童们清脆的声音飘落,晚会现场响起了经久不息的掌声。

  这出由赣州市厚德路小学编创演出的采茶舞《山花花开》,打动了每一位评委,夺得了全国校园文艺汇演和全国校园春节联欢晚会的金奖。

  《山花花开》的成功,只是章贡区传承采茶文化的初步成果。从去年年初开始,章贡区委宣传部、区教育局开展了“赣南采茶戏进校园”活动,仅一年多时间,就有10多个采茶节目在全国各种比赛中获奖。

  找准兴奋点,不断增强活动的吸引力

新形式、新内容赋予赣南采茶戏崭新的内涵。

  10月6日,慈云塔下。正是课间操时间,伴随悠扬的采茶曲调,千余名学生一会跳起“矮子步”,一会甩起“扇子花”,动作轻盈,整齐划一。

  四年级学生黄晓潇红扑扑的脸上渗着细汗,高兴地说:“这是学校精心创作编排的采茶韵律操,既新鲜又实用还很好玩,我们都非常喜欢。”

  “赣南采茶戏进校园”活动是项全新的工作,如果孤立地开展活动,容易成为一种负担,引起学校、家长和学生的反感。为此,该区把采茶文化融入校园文化规划建设中,融入社会主义荣辱观、诚信教育、感恩教育等未成人思想道德建设中,融入全民健身阳光体育活动中,让学生在感受采茶戏魅力的同时,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如红旗二小利用升旗仪式开展“斑鸠唱响和谐曲”活动,丰富了升旗仪式的教育内容;滨江二小结合年初的抗冰救灾工作,编排了《双双鞋垫送亲人》节目,让学生在演出中受到教育;被国家教育部命名为“奥林匹克教育示范学校”的厚德路小学,将采茶健身操与课间操交替安排,让学生既锻炼了身体,又愉悦了身心。

    同时,该区牢牢把握住孩子的认知规律,找准孩子的兴奋点,邀请市、区采茶戏研究专家及专业教师组建活动指导员队伍,根据不同年龄段学生的求知特点,编印了十几种简易的赣南采茶戏少儿普及教材,开发了一批反映时代、充满少儿童趣、贴近现代群众生活的新节目,作品内容、剧目编排、人物刻画、表演形式、舞台效果实现了推陈出新,作品形式也从原来较为单一的采茶小戏发展到相声、小品、音乐剧、快板等多种喜闻乐见的形式,贴近了学生生活,满足了不同学生的审美需求。

  搭建好平台,不断强化活动的推动力

在专业教师的传授下,孩子们学习采茶戏热情高涨。

  “守时间,不迟到,懂规则,不打闹……”

  走进赣州七中,学生们清脆的采茶童谣声回荡在校园,沁人心脾。“我们让学生们根据采茶戏原有曲牌编创班规童谣,让学生体验填词创作和集体传唱的成就感,既传承了采茶戏,又规范了学生行为。”赣七中校长朱俊俐说。

  滨江二小的“幸福讲堂”上,一名身着采茶服装的年轻教师,伴着优美的采茶曲调,挥舞着柔美的单扇花,曼妙的舞姿和着轻松的讲解,把学生带入采茶戏的美丽意境。该校党支部书记俞宝玲介绍,“幸福讲堂”是学校传承采茶戏的主要课堂,每周一讲,孩子们都爱参加。

    为了强化活动的推动力,章贡区精心搭建了课堂平台,各校均开设了赣南采茶戏校本课程,组织学生学习赣南采茶戏相关知识,引导学生接受乡土乡情的教育,赋予采茶戏崭新的内涵。如赣州二中、厚德路小学把采茶戏的舞蹈音乐列入音乐教学课,每周组织一次学生观看采茶戏优秀传统剧目;滨江一小将赣州著名的“三十六街七十二巷”以及“赣州八景”巧妙地填注进去,让孩子加深对赣州悠久历史的了解;红旗二小以班级为单位成立了“赣南采茶戏研究小组”,认真调查研究赣南采茶的起源、发展及赣南采茶戏的特色,并将相关资料整编成“赣南采茶荟萃”,藉此编排创作的《闹春》,荣获全国魅力校园金奖。

    该区还着力打造交流平台,每年举办一次采茶节,以赣南采茶戏为重要内容,由各学校精选采茶戏节目“打擂比武”。今年4月,章贡区“赣南采茶戏进校园”活动大型展演晚会在赣州艺术剧院举行,从各学校层层挑选展演的10多个精品节目,让千余名观众一饱眼福,台上台下齐声唱起采茶调,场面热烈壮观,唤起了观众们的采茶情结。

  为保障“赣南采茶戏进校园”活动的顺利开展,章贡区探索创新了社会联动机制和考评机制,借助市文联、赣南采茶歌舞剧院、区文化馆以及社会爱好者的力量,与学校联动,共同打造品牌节目。各校积极开展“赣南采茶形象大使”和“星级少年”评比活动,评选“采茶知识大使”和“采茶才艺大使”,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赣南采茶戏的热情。

  “校园采茶”引发无尽思考

赣州市厚德路小学编创的《山花花开》,获得了全国校园文艺汇演金奖。

    采茶的种子一经播下,立即在菁菁校园绽放清鲜的茶花。各中小学校及幼儿园掀起了一股学采茶戏、唱采茶歌、跳采茶舞的热潮,呈现出“有人知”、“有人爱”、“有人学”、“有人会”、“有人干”、“有成果”的喜人局面。章贡区保育院院长曾杰说:“如今连3岁孩子都会唱采茶戏!孩子们还带动了中老年人跳采茶健身操的热潮,城区处处可见中老年人集中在一起跳采茶健身操的场面。”

  同时,章贡区各中小学、幼儿园都培养了一批具有赣南采茶戏专业知识的教师,组建了一支优秀的演出队伍,并使数万名学生学会了唱,学会了跳,为赣南采茶戏壮大了传承队伍,增添了新生力量,较好地解决了“老少不接”、“人才断层”等问题。

    活动的开展,还衍生出了新的成效。学生们通过学习采茶戏,行为习惯得到了转变,不良行为在减少,性格也变得活泼起来。家长们反映:“孩子回家不再只看电视和玩网络游戏了,而是几个小伙伴一起学跳采茶舞了!”刘扬蕾小朋友的奶奶是个采茶戏表演爱好者,她告诉记者,现在跟孩子有了新的沟通内容,一家人一起唱采茶、说采茶,一起同台演出,其乐融融,促进了家庭的和谐。

    孩子高兴了,学校活跃了,家长满意了,社会认可了,传统文化普及了……这一切,无不印证了“赣南采茶戏进校园”活动带来的累累硕果。

    章贡区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叶华林说,通过开展这项活动,我们对传承和发展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出了些许启示。

    一是要注重“传”“创”并举。要正确处理好创新与传承的关系,防止离开传承谈创新、盲目草率地进行创新的不良倾向,做到在继承的基础上创新,在创新的过程中传承。

    二是要注重“根”“枝”并茂。以校园为基地,以中小学生为对象,对赣南采茶戏进行承前启后的挖掘整理、学习传承,并以此影响家长和社会,使“根”“枝”并茂,推动赣南采茶戏这棵大树的发展。

    三是要注重“普”“教”并融。普及赣南采茶戏,应与教育相融合,把美育、德育和体育有机地融入其中,做到形式与内容相符,既不给学校增加额外负担,又能提高青少年的综合能力,还能使传统艺术得到发扬光大。

    四是要注重“学”“乐”并重。传承赣南采茶戏,必须寓教于乐,使内容、节目、人物、表演形式、舞台效果等充满趣味性,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在乐中学、学中乐。

    五是要注重“输”“造”并轨。培养了一位教师,可以普及一大片。因此,在传承过程中既要向学校“输血”,更要让学校自己“造血”,使赣南采茶戏得到代代相传。

孩子的表演也原汁原味。

  亮点直击

    章贡区开展的“赣南采茶戏进校园”活动呈现出诸多亮点,我们用数字的方式摘要点击:

    两项机制:

  建立联动机制和考评机制。

    三个关键:

  切合活动的推进要求,找准关节点;切合学校的工作实际,找准结合点;切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找准兴奋点。

    三个结合:

  结合校园文化建设,构筑采茶文化特色环境;结合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构建道德体系;结合全民健身阳光体育活动,推广采茶韵律操。

    三大平台:

  精心搭建课堂平台、创新平台、交流平台。

    五个注重:

  注重“传”“创”并举、“根”“枝”并茂、“普”“教”并融、“学”“乐”并重、“输”“造”并轨。

    七大成效:

  形成了普及态势,壮大了传承队伍,创新了精品节目,提升了校园品位,增进了爱乡情感,促进了学生成长,营造了和谐氛围。

  相关链接

  ●教育部今年在全国10省市区试点开设京剧课

    为传承民族优秀文化,今年教育部对九年制义务教育阶段音乐课程标准进行了修订,要求从2008年3月到2009年7月,在北京、上海等10个省市的中小学开展京剧进课堂试点工作,要求学生欣赏、学唱“国粹”京剧。《智斗》、《包龙图打坐在开封府》等经典京剧唱段将正式进入中小学课堂。

  ●北京在20所中小学试点开设京剧课

  北京市根据不同年级确定不同的教学唱段,同时邀请专业京剧演员对试点学校教师进行培训。北京市在中小学开设京剧课后,教师不是简单满足于演唱技巧的教授,而是将曲目背后的故事,如何理解京剧这种传统艺术形式作为教学的主要目标。

    15首京剧教学曲目的安排是:一年级《报灯名》;二年级《穷人的孩子早当家》;三年级《都有一颗红亮的心》、《甘洒热血写春秋》;四年级 《接过红旗肩上扛》、《万紫千红分外娇》;五年级《要学那泰山顶上一青松》、《猛听得》;六年级《包龙图打坐在开封府》、《你待同志亲如一家》;七年级《儿行千里母担忧》、《猛志在胸催解缆》;八年级《趁夜晚》、《这一封书信来得巧》;九年级 《智斗》。

  ◆各方反应

  ◎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与某网站新闻中心联合对4338名受众者进行了在线调查。结果显示,60.7%的受访者支持把京剧作为全国中小学的必修内容,反对者仅为24.9%。这表明,弘扬传统文化、传承国粹之美已经成为社会的一种共识。

  ◎调查显示,25.3%的民众认为京剧进校园能起到弘扬传统文化的效果;19.7%的人认为可以丰富校园文化生活;另有17.3%的人认为这一措施可以拯救濒临灭绝的戏曲文化。不过,也有18.2%的受访者担心现在有多少老师能教京剧?

  ◎学习哪些京剧段子也是产生争议的焦点之一。因为在15个指定曲目中有9个是带有“文革”色彩的“革命样板戏”。中国戏曲学院教授赵景勃认为,样板戏作为一定时期的产物,是人民创造的艺术,是京剧艺术的一部分。它有简单易学、贴近生活的特点,比较容易培养孩子对京剧的兴趣,从而循序渐进理解京剧更深的内涵。

  ◆京剧进校园结硕果

  ◎2008年9月18日,在黑龙江省牡丹江市长安小学举行的校园艺术节上,小学生进行京剧汇报演出。从2004年开始,长安小学与当地京剧团合作,每周为学生开设两节京剧艺术特长课,吸引了众多孩子参加。

  ◎随着“京剧进校园”活动逐渐开展,杭州部分幼儿园也相继实施了京剧教育,让孩子们从小就受到京剧艺术的熏陶。

  ◎甘肃省京剧团在11年前就开始同省职业技术学院开展京剧进校园活动,已经取得了较好的成果。


版权所有:中国艺术学会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金台北街6号-2号
网站运营:北京盛世艺魂文化中心 邮编:100026
ICP备案:京ICP备05086685号 总机:010-66235225
QQ网名 英文网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