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上海4月7日专电(记者 孙丽萍)7日,鲁迅独子周海婴因病医治无效在北京逝世,享年81岁。
身为文学巨匠鲁迅之子,周海婴遵守父亲的遗训“不做空头文学家”,而以科学安身立命,但他毕生拍摄的珍贵摄影作品,让人们感到了他身上的文化基因。2001年,《我与鲁迅七十年》出版问世。七十岁的周海婴深情地写下了这样的句子:“七十年来,我生活中的每一天都是与我父亲联系在一起的。”
“上海出生的孩子”
周海婴出生于1929年9月。鲁迅给儿子取名为“海婴”,意思就是上海出生的孩子。
1936年鲁迅逝世时,周海婴年仅7岁。在《我与鲁迅七十年》这本书中,他曾详细描述了父亲去世的那一天。
“父亲仍如过去清晨入睡一般躺在床上,那么平静,那么安详。好像经过彻夜的写作以后,正在作一次深长的休憩。但房间的空气十分低沉,压得人喘不过气来。”
对父亲的回忆、眷念,对父亲权益的维护、捍卫,萦绕了周海婴的一生。为争取鲁迅的巨额稿酬、为给父亲写书、为了别人以父亲的名义注册互联网域名……周海婴因为频频卷入鲁迅官司而受到世人瞩目,并且承受了一些非议。
周海婴与上海的渊源很深。他曾举办《朝影夕拾——周海婴镜头下的上海1943-1950》摄影展,展示上世纪四十年代的上海记忆。上海鲁迅纪念馆馆长王锡荣回忆说,周海婴每年到上海来,都必定要到上海鲁迅纪念馆,还会经常去鲁迅故居看一看。
与父亲之间有种秘密传承
“周海婴与父亲之间有种秘密传承。”与周海婴十分熟悉的上海鲁迅纪念馆馆长王锡荣认为,海婴先生从音容笑貌到思想性格都颇似鲁迅。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鲁迅先生为人、为文的精神,已尽在他自己的诗句描述中。而为人真诚、率性直言、容不得“拿、骗”等行为,也深深烙印在周海婴的性格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