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当前位置:最新动态
德国馆获威尼斯双年展金狮奖
作者: 来源:新京报 发布时间:2011-06-08 点击数:298
德国馆把已故艺术家克里斯托弗·施林格赛夫的作品《恐惧的教堂》放在了最显眼的大厅中央。 第54届威尼斯双年展6月4日(当地时间)拉开帷幕。开幕当天,评审团公布本届双年展金狮奖归属,最佳国家馆金狮奖花落德国馆,最佳主题展艺术家金狮奖由美国艺术家克里斯蒂安·马克雷获得。 最佳国家馆致敬去世艺术家 早在今年5月,中国馆策展人彭锋在发布会上曾戏言称,此次中国馆也有实力问鼎最佳国家馆金狮奖。不过,结果证明中国“味道”还不能足以吸引评审团,艺术界更青睐的还是具有国际视野及具有震撼性的艺术。最终,评审团将最佳国家馆金狮奖颁给了德国馆,其代表艺术家是克里斯托弗·施林格赛夫(Christoph Schlingensief)。作为此届评审团评委之一的卢迎华指出,看了德国馆以后非常感动。 据悉,在确定克里斯托弗·施林格赛夫参展后,艺术家本人却因癌症于去年去世。为此,此次最佳国家馆金狮奖的评选也成了对艺术家的一份致敬。在此次德国馆中,大厅中布置了克里斯托弗的作品《恐惧的教堂》。观众可以通过这一作品看到,克里斯托弗公开地描绘了他的疾病以及对生命、苦难、死亡这一循环的检验。 马克雷的作品《时钟》是一部片长24小时的录像作品。 马克雷凭借《时钟》获艺术家奖 除了最佳国家馆外,此次各类单项金狮奖也颁出。其中,克里斯蒂安·马克雷(Christian Marclay)凭借作品《时钟》(The Clock)获得了最佳主题展艺术家金狮奖;最具潜力艺术新人银狮奖给了哈龙·米尔扎(Haroon Mirza);而终身成就金狮奖已于5月上旬颁发给了弗朗茨·魏斯特(Franz West)以及斯特蒂文特(Sturtevant)。 在各类奖项中,最佳主题展艺术家金狮奖的颁发也引来一片赞誉。马克雷喜欢在创作中探究声音、摄影和影像之间的联系,而此次获奖作品《时钟》马克雷将作品长度设定为24小时,将从各种电影和电视节目中收集的关于时钟和手表的剪辑片段都拼接在了一起,以此显示时间与真实时间的一致。 ■ 前沿反馈 《时钟》敲响中国反思 中国国家馆也在潘公凯、蔡志松等五位艺术家所呈现的中国花、香、酒、药、茶五种气味中开馆。不过,马克雷的获奖也让不少中国艺术家反思了目前国内艺术圈“拔苗助长”的现象。艺术家陈劭雄看了威尼斯双年展后,称很遗憾看到中国当代艺术圈对年轻艺术家拔苗助长,而中年艺术家又未老先衰。《时钟》作者马克雷1955年出生,但看起来仍然活跃,没有中国这个年龄段的艺术家那些自满和功成名就的幻觉。对此,艺术评论家王春辰告诉记者,由于国内艺术圈过度商业化,艺术家创作艺术是为了商业,一旦获得成功便将这些符号性的东西固定下来,失去了后续创作动力。事实上,国外艺术界商业氛围也很强,但类似马克雷这类艺术家还是带有一份责任,将艺术视为事业去做。(记者 李健亚) |
版权所有:中国艺术学会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金台北街6号-2号 网站运营:北京盛世艺魂文化中心 邮编:100026 ICP备案:京ICP备05086685号 总机:010-66235225 |